修行觀

【理具之悟入】
由理觀悟入理具成佛者有之

一切眾生自心中之金剛胎藏曼荼羅是遠離因果法然具足的。凡夫之身都是佛之理智之德,曰理具即身成佛,所以理具成佛是局限於在纏之凡夫,故云本來具足三身德,三十七尊住心城。一一之法相,亦即萬物人類都是六大體性所現,具足四種法身,因為迷故如被雲遮蓋不見光明,迷者迷於真理本體也。真理本體者,經云:

我昔坐道場,降伏於四魔,以大勤勇聲,除眾生怖畏。
我覺本不生,出過語言道,諸過得解脫,遠離於因緣,
知空等虛空,如實相智生,已離一切暗,第一實無垢。

我覺本不生即是自心從本以來不生,即是成佛而實無覺無成,一切眾生不解如是常寂滅相,分別妄云有生,輪迴六趣不能自出。今雖聞正法音,還於種種有為事跡之中,推求校計冀望成佛,皆無有所得。出過語言道即是解釋阿字門,覺本不生即是佛,阿字即是本不生,此是自證之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及,智度論謂之言語盡,意不行處。諸過得解脫者,妄想分別、生滅斷常、去來一異等謂之過,變種種戲論,以不知諸法實相故,若了知諸法本無生際,即如是一切過失悉皆解脫,是故金剛之身遠離百非。遠離諸因緣者,若法界體有生滅相,即有因有緣。

今法從緣生即無自性,若則是本來不生、因緣和合之時亦無所起,因緣離散時亦無有盡,是故如淨虛空常不變易。大經說唯有如來離諸因緣,如來即法界體性故,法爾自然,本來常住不生不滅,故不由因緣生,本不生也。知空等虛空者,上空是法性,下空是易解空,本來不生即是畢竟空,以自性淨無際無分別故同於太虛,是故以世間易解之空來譬喻不可思議空。如實相智生者,即心之實相,即是毘盧遮那遍一切處;佛坐道場,如法相宗的解釋時,種種不如實見悉滅無餘,是故薩婆若慧與虛空等也。已離一切暗者,於一切法相不如實知,即是無明,是故覺本不生時,即生遍法界之明,以一切種智觀一切法無不見聞觸知。第一實無垢者,即是此最實事更無過上,名為第一實際,所謂自性清淨心,以離一切暗,謂佛之知見無復垢污也。最上利根人能觀六大能生之內容,由五大種字之十六門,旋轉無盡觀,即為理觀而證入,上述之道理雖悟,但尚有塵跡在。

【加持之功德】

由加持而入我我入,即成如來功德以成佛者有之

蒙三密之加持自見心明道時,乃知種種名言皆是如來之密號,非彼之常情所圖也。三密加持之三密者,一身密,二語密,三意密;偈云『三密加持速疾顯』者,法佛之三密甚深,謂修三密之萬行顯本性之真覺,行者自知餘皆不知。顯本性之功德時,了知貪瞋痴等法是法界體性中之基因,亦即普門之一一德。一一之尊具剎塵之三密,互相加入彼此攝持,眾生三密亦復如是,開顯時就是自成大日如來,從四波羅蜜始,有五部之眷屬三十七尊,一一之部亦有十不可說之微塵數眷屬之如來聖眾,更有已成如來之五部三十七尊之一一部亦具有十不可說微塵數眷屬聖眾,諸如來涉入吾身,吾身涉入諸如來,如多鏡相對互相影現涉入,故吾手作契印如來亦作契印,吾唸真言諸如來亦唸誦真言,吾心與佛心相印,故修三密加持之功德所顯功德與諸如來相同。

故云手作契印,口誦真言,心住三摩地,三密相應加持而得大悉地。身作契印是身密皈命諸佛,口誦真言是讚嘆能所詮之教理,心觀照是觀照般若,即觀照能所詮之理智;依身之契印而諸佛應現,由口之真言而諸佛加被,依意觀照而諸佛觀照行者,吾人恆修是三密,即名三轉法輪。依是修三密之力并已成之諸佛加被力,行者自身清淨,自心下之本性曼荼羅海會之諸尊應現,而與已成之曼荼羅海會諸尊無有異相,我自身中之諸尊涉入已成之諸尊身中為我入,已成之諸佛亦涉入於吾自身中諸佛身是入我,住三摩地即是入我我入觀之智,名住三摩地之心。行者依此三平等觀即現身證三身之果,乃加持成佛。

【顯得之成佛】
二觀圓滿故顯得成佛

理觀與智觀依三密加持,而入我我入,顯出本性之無量無邊功德故云顯得成佛。顯得成佛即淨土變,淨土變之真言即唵穆欠,此三字亦即是毘盧遮那佛,亦即是六大法界體性,吾人凡夫由迷而轉悟,覺知凡夫身即是佛身,由三字真言印五處時即能成五智,亦即轉識為智。印即理智不二大日印,誦三字真言,印額即成平等性智,速擭灌頂地福聚莊嚴身;密語印口時即成妙觀察智能轉法輪得佛智慧身,誦密言印頂時即成成所作智証佛變化身能伏難調者,由此印言加持自身即成法界體性智毘盧遮那佛虛空法界身。灌頂地是寶生佛,種字猧多口落字,受虛空藏之灌頂而成福德圓滿,名灌頂智,為福德聚門之主。

妙觀察智說法斷疑之智,種字是猭訖哩字,是阿彌陀尊,能轉法輪故名轉法輪智,令眾生悟自本性本來清淨之智慧門主,故云智慧身。成所作智是釋迦尊,於五濁之世調伏九十五種異類外道,現八相成佛,皆受祂致於道場,其種字狫謂吽字,故云証佛變化身。虛空法界身同虛空而無礙含眾像,顯周遍法界。萬物是由其所顯故,宇宙一切萬象即祂之身,萬物即祂之身中細胞,其無量細胞即祂身中之無量基因理智之德。一一物均與法界身大日相同之數量,具足四種曼荼羅,三種體相用,三密、五智以及無際智。顯得成佛時,即知身之數量無限,如實知其自心之智德無量。而其法身真如觀,即是三平等觀,覺世間、眾生世間,器世間亦平等,法佛之三業皆等至一實之理,乃本不生之理,而一中無量,無量為一也。

【普賢之行願】
即入佛位後,或修習中,體佛之道,行佛之行儀,
發大普賢行願,大作佛事,接引救濟群生,悟入佛之知見。

顯得成佛即入佛位,或修習中,要體佛之道。凡夫之理體是佛,既然是佛,要行佛之威儀,才是即身成佛。常於無代價的同胞理念發起無緣大悲,去大作佛之事業‧以大圓鏡含照萬物之精神來普照關心,施與救濟;以平等如大地養育萬物不分勝劣去滋生;以妙觀察之智慧去觀機逗教,接引凡愚;以精神物質去作應作之事業,令眾生悟入佛之知見,此開示悟入之大工作就是普賢行願。普賢行願當體即大日之德,開悟時即普賢薩埵,修行時即金剛薩埵,但二者都是二而不二也。普賢薩埵即約外,發眾生無邊誓度等之大悲去度一切眾生。約內即金剛薩埵,要度自心之煩惱眾生。地藏薩埵發願,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証菩提,這些都是行願。

初發心若無此大心即十進九退,對於調伏難調之自心的眾生是無法克服,甚至反被其所伏,墮入邪道,故必須在初發心開始就應發普賢行願。因為密教主張三平等觀,佛與我及眾生皆悉法界體性所顯,各各之業力基因不同而有所差別,一實際之中有差別,差別中即平等,成佛即是歸入大我。大我中有一不成佛即我亦不完整,如人體是一,全體即眾多之總和,如缺一部份即是全體之不完善,要成為完整之佛的萬德莊嚴,必須度盡眾生。發此心為普賢三摩地,所以說;若依毘盧遮那佛自受用身所說之內証自覺聖智法及大普賢金剛薩埵他受用身之智,則於現生遇逢曼荼羅阿闍梨,得入曼荼羅為具足羯磨,以普賢三摩地引入金剛薩埵,入其中藉加持威德力故,於須臾間當証無量三昧耶無量陀羅尼門。以不可思議之法能變異弟子之俱生我執種子,應時集得身中一大阿僧祇劫所集福德智慧,即為生在佛家,故成與未成都要發普賢行願。

【煩惱即菩提】
煩惱名迷悟為菩提,菩提煩惱乃如三密之功德,
迷即三密化為眾生三業,悟即三業變三密,其不異不二。

五智山光明王寺 高雄總本山

© Copyright 2018 五智山光明王寺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