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觀

how to make free website

【眾生之三業】
眾生即法性之顯現故,隱顯無常,
眾生在無常中受法佛之三密支配下顯現眾生之三業,
眾生迷故執著現象之好惡。


眾生之一切身口意都是法性之基因活動,由因而緣其伴而成現象,但其活動是一種法佛理智二德之創造性;其代謝生新去舊曰無常,無常是創造,如水喻本性,冰喻現象,水由寒冷而凍結成冰,由煖氣而溶化歸水,冷煖即因緣,現象是暫顯,故法相是無自性的,但其水或云濕性本體是不變的。眾生迷著以為水是水,冰是冰,執迷現象故,佛之三密變成眾生之三業,不悟法佛之永恆及平等大慈大悲之德,而執著現象之美醜好惡,由三業做出背道而馳的三業,但其活動原理都是法佛三密所支配。迷著而執是執非,雖在法佛身中而自己侷限,變成佛凡懸殊之分別境界。

【生死之流轉】
凝聚成五蘊流轉之境界

眾生有情界乃法佛之六大所發生,識大分為五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合為成所作智為四智。四智合為法界體性智,法界體性智是總持,其他為普門。成所作智是眼耳鼻舌身五識,妙觀察智是第六識,平等性智是第七識,大圓鏡智是第八識,法界體性智是第九識,其他還有地獄、餓鬼、畜生等無量心識,此一一心識合為一識為第十識。

人類與三塗眾生雖有無量差別境界,但括之不出法界體性智,此五智迷時名識,悟時名智,迷著現象,或信邪說種種執著,不悟本來清淨理智之體,如物被污染一樣,不能轉識成智,凝固其意識念頭為五蘊,五蘊之凝固體,生起愛著,起了煩惱惑障,而顛倒流轉。

【十界之苦樂】
由此苦樂不同而成十界、迷即六道、悟即四聖

迷悟一心,迷墮六道,悟成四聖是心之境界。地獄即是生命本有之魔性衝動所支配的痛苦心理狀態;餓鬼即生命本有之慾性衝動所支配之痛苦心理狀態;畜生即生命本有之怯弱性所支配之恐怖心理狀態,以上為三惡道。修羅即生命本有之好鬥性所支配之驕傲好勝之心理狀態,以上為四惡趣;人是生命本有之不善不惡的平等的心理狀態;天是生命本有之欲望滿足的心理狀態;聲聞是生命本有之向善求真理的心理狀態;緣覺是本有之自覺宇宙真理的心理狀態;菩薩是生命本有之利人的喜悅狀態,佛是生命本有之全一自證狀態。

人類之心中具有十界苦樂,人們若耽迷於現實、引出本有之魔性發生,即會被其支配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犯五逆十惡,但事後被本有之善性苛責,心理蒙上難除的黑暗,失去光明如監在地牢一樣不見天日而苦,死後此蘊結仍繼續,有無間者,有斷續者。若果在世有信佛聽經,念佛修觀者,偶而憶起,即可一念之間解脫,或移識投胎。投胎要看其心理境界而定,如吾人平素怯弱,既無勇猛進取善道,心理上常懷盜賊之心念,即不敢與善人或富家人相處,其心念所發出之光波與豬,或其他畜生相同,因緣會遇時,亦即見到畜生類交配所發出之光相,即生喜愛,謂同類相翕的原則下,被其光波吸入投其胎內,其五蘊入胎成為其生命流,生為畜類。此投胎之類別,完全視乎生前之行為之五蘊所使,若修佛法而五蘊轉成五智,即入於四聖境界,否則流轉不息。 

人類與三塗眾生雖有無量差別境界,但括之不出法界體性智,此五智迷時名識,悟時名智,迷著現象,或信邪說種種執著,不悟本來清淨理智之體,如物被污染一樣,不能轉識成智,凝固其意識念頭為五蘊,五蘊之凝固體,生起愛著,起了煩惱惑障,而顛倒流轉。

【轉識成智】
人能悟此即轉識成智

迷時名識,悟時曰智。六道之苦樂依其根境而生心,心是主體,意是分別,識是感受,皆是心之變相。由宿業之蘊而引起本有基因為主,其外之基因為伴,故云『心王心數過剎塵』,心王心數亦是六大體性之內容,物各有其維生、保護的審判功能,維生是理德,保護是智德,為維生而保護之不被傷害,乃是食、性、自由,為生命趣向,此為欲。

欲除上述外還有真善美之欲,凡夫迷於現象生活之欲,就變成自私之欲,自私就是排他思想的利己主義,不知吾人萬物是法身佛的理智之德所化,都是法性內之同胞,而侷限於自我範圍,如一個人身而言,甲是右足,乙是左足,人體之運奔是互相合作的,五臟六腑,或五根九竅神經血脈,皆是普門之一門一德,社會國家亦復如是,乃是緣起之互相合作生活,全身缺一即成殘廢,凡夫迷此故自戮其生。若能體悟此,證入此如來之體性即轉識成為智。

【永恆之生命】
與法身大日瑜伽,即成大日之永恆生命。

永恆之生命即是大日之理智不二之體,證入法身亦可。但證入法身後即成大日等流身的萬物,吾人由修習佛法而迷執諸惑障脫除,即五蘊皆空,其境界之證量為報身佛,乘願再來度生而入人間亦無畏,由其悟境之證量,即成永恆之生命,宇宙即我,我即宇宙,心如太虛,德遍法界。

是智不是蘊故,不被惑業所引,隨業輪迴。隨業轉生在凡夫邊看,即是輪迴,依佛邊看,即如水泡虛出沒;如不知水性的人,入水即成苦海,知水性的人,入水即成泳池。苦如火,曰三界火坑,樂故火坑化做白蓮池,苦樂由心,心滅苦樂共殞,無苦無樂曰極樂。智之境界是無苦無樂的,本來寂滅相,不生不滅相,本不生相,本不生,即永恆的生命。

五智山光明王寺 高雄總本山

© Copyright 2018 五智山光明王寺 - All Rights Reserved